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,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1.AI商业化:
AI商业化关键是找准用户痛点突破,大厂无法顾及各细分场景。
1)大厂掌握算力和模型入口;
2)端到端的to B应用软件公司,提供从咨询到交付部署的完整环节,产品成熟度高,数据体系封闭,AI应用整合难度小;
3)to B的平台化应用:以agent应用发力;
4)工具链,云厂商延伸数据工具产品品类,捆绑销售相关产品,并尝试向B端应用延伸;
5)应用公司:往数据层延伸,抢占数据中台卡位,同时应用公司之间横向存在相互竞争或替代的变化。
2.TEMU:
当前GMV中,北美和欧洲分别占4成左右,但在北美市场,相对亚马逊的优势在缩小。
价差方面,到4月份同类型商品价格优势已降至个位数,且在吸引头部品脾方面挑战很大。近期,关税导致TEMU成本上升,虽有过三轮售价上涨,但因大盘数据下滑未敢大幅提价。
3.字节AI:
底层AI科研团队1200多人,由原Google的吴永辉带领,追求模型性能的上限。在AI基座大模型缩圈赛中,字节将坚持在前线,5月原动力大会上线视频理解模型值得期待,为原生多模态,嵌入豆包基座模型,可直接理解视频流内容,输出文字或语音。中间层方舟团队主要做商业化,上层flow团队负责产品应用,如豆包AI、火山引擎负售卖。
4.大厂AI进度:
2024年11月以来,国内大厂加速布局AI。包括华为、字节等,并取得较大进展,如华为成立智能创新中心并与16家企业签订合作备忘录;小米、广汽、小鹏等大厂也开始布局。
目前小鹏最激进,目标是打造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,其AI机器人Iron已在广州工厂初步实践,按真人姿态打造,搭载图灵AI芯片,具备自主思考推理能力,使用端到端模型和天机AIOS,有流畅对话能力。
5.辅助驾驶:
中阶辅助驾驶典型算力在100 TOPS左右,能实现高速NOA,和部分城市NOA,技术相对成熟,是车企取代低阶智驾是车企守住销量和市场份额的重要抓手。
2024年我国乘用车L2及以上渗透率达到55.7%,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。这使得车企需要寻求差异化,中阶辅助驾驶成为新的发展方向,2025 - 2026年中阶取代低阶方案有望加速,单车平均成本在4000元出头。
高阶辅助驾驶典型算力为200 TOPS级以上,可在复杂城市环境下实现点到点导航辅助驾驶和记忆泊车功能,是车企争夺技术话语权的根本。高阶辅助驾驶渗透率不到10%较低,未来空间较大。
6.化妆品/他经济:
几年前畅想的“他经济”并未兑现。2024年,中国男性护肤市场2024年市场甚至出现下滑,整体市场规模不到200亿元,主要原因是男性消费者倾向于使用女性品牌产品,仅12%的支出用于男士专用护肤品,男士专用护肤品也比较单一,仍以控油祛痘和补水为主。
7.先进制造/注塑机:
国内注塑机厂商的竞争力突出,未来可能进一步增强。国内注塑机头部品牌海天国际、伊之密,综合性能都与国际一线品牌差距不大,但是价格却只有国际品牌的50%,待品牌认知度提升、渠道拓展之后海外份额将进一步上升。
而且未来注塑机将从液压逐渐转变成液电混合以及全电动,国产的技术差距更小,有望弯道超车。短期问题是2025年国内景气度一般、关税导致需求可能萎缩,中低端竞争激烈。
8.碳化硅/SIC:
SiC国产厂商能力进展超预期,但价格竞争激烈。2024年底国内6寸SiC衬底价格降幅超过40%,基本难以赚钱。2025年SiC衬底市场降幅缩窄到20%以内,国产企业将进入淘汰阶段。
国产8寸SiC衬底进展速度快于预期,快速拉平与海外的差距,也体现了国内的技术实力。,山东天岳8寸SiC衬底月产能超过1万片,但激烈竞争下价格可能会快速下降,降幅可能达到50%。
转载开白 | 商务合作 | 内容交流
请添加微信:jinduan008
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